|
|
风水中的水 |
发表时间:2011-4-13 文字〖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2551 [关闭窗口] |
|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至今农耕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水不仅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阶级基础的稳定。中华民族的发展,历来是与水联系在一起的,水能滋润万物处下不争,也能泛滥成灾无坚不摧!治国先治水,安邦先安民。自大禹治水以来,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将治理水患与兴修水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治理好水患,老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只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而治水不仅须要懂得水的习性,还要懂得审察山川地理之形势,因地制宜的采取疏浚防阻与治理保护并用的方法,才能够收到好的治理效果,而这一切最初都是由懂得风水的官员和地理风水师经过登山涉水仔细观察地形水势来完成的。由于水势与地理不可分割,因此历来被称为“水文地理”,现代则称为 “地质水文”。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卫星成像技术的普遍应用,先进的地质钻探水文分析仪器已经代替了过去几千年来靠人工尝水辨土的堪察方法,使人们对地表地下等地质水文有了更加详细的认识。这一切显然是过去任何一位高明的风水家所无法做到的,但令人不解的是风水中的水至今在人们心中依然有着其特殊的魅力。那什么是风水中的水,它与平常之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原来水在风水术中分为自然之水与形象之水,而且根据水的形势、水质、来水和去水的方位等,还可分为吉利之水与凶煞之水。甘甜的清泉,清澈的小溪,奔腾的江河,宽广的湖泊,明静的池塘,茫茫的海洋,天上的雨露,地下的井泉,都是自然之水。何谓形象之水?古人云:气为水之母,水为气之子。《河图》上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尚书•洪范》则将其定为五行之首,并指出其性润下。老子称道:“其性柔弱,善处下而不争”有如大道的体现,固有“上善若水”之赞,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称赞水为智慧的象征,有五德之誉!《管子•水地篇》中说:“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基于古代圣哲对水的理解和评价,堪舆家发挥想像,将水与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使其超出本身物质形态,上升至一种精神境界。如将北方、冬季、寒冷、向下、一切流动性的物体以及街巷、道路、广场、低洼空地等都看成是水,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这些都是风水中所认为的形象之水。 不仅如此,人们还根据水具有流动的性质将其与财源联系起来,美其名曰:“财源似水源”、“见水生财”。把大路和街道比喻江河,人流车马比作水流,因此也就有了“车水马龙”、“财源滚滚”的说法。现代风水将店堂、广场等人流聚集之所比做“水聚天心”;用电梯送人称为“抽水上堂”等等,更加给“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使之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先贤杨公云:“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水中的水是判断地理吉凶的一个重要依据。《管子•上篇•乘马》上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也就是说凡是营建都城,不是建在大山之下,就必须建在大河之上。高不可近于干旱,以便保证水用的充足;低不可近于水潦,以节省沟堤的修筑。大凡阳宅建筑首先选择靠近水源之处,将高地放在房屋的背后称之为“座山”,将房屋的正面称之为“向水”意为朝向水源。明刘基《堪舆漫兴》曰:“寻龙山水要兼论,山旺人丁水旺财;只见山峰不见水,名为孤寡不成胎。”所以上古先民在选择阳宅地基时,大都选择依山傍水,以山环水抱环境优美的河床汭位来作基址。这样一方面由于水性向下,水流冲击的惯性可以让河床弯曲的汭位淤泥不断积聚,使得作为宅基的面积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近水居住可以更方便进行渔猎和交通,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古代风水家选取阳宅基址,除了对水源和水势的要求外,对水质也非常重视。风水经典《博山篇》认为:“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冷主下贵。若苦酸涩,若发馒,不足论。”这与我们现代科学的认识是一致的。历代的风水师就是通过对山川地理的仔细观察,凭借其朴素的审美观,将大自然明净秀丽之水借用来营造人们理想中的福地,从而达到趋吉避凶造福于人的目的。可惜今天还有人将如此优秀的环境保护意识视为迷信,而对一些工厂排放的污浊毒流偏偏却视而不见,这都是由于缺少风水知识的结果。 自古以来谈论风水水法之书,纷纷不一,近年风水之书可说也是“见仁见智”, 真有“少则得,多则惑”之感,大体上能够保持一致的那就是风水中水的布局必须既有利人们的居家生活又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风水术对水的运用一般以选择大江大河形成的大格局,用来作为都市重镇规划的基址布局,较小一些的池塘沟渠被用来作为家族村落的风水布局,私家庭院则一般以水池、水井来调剂风水。总之,易有变通,水无定例,只要对住宅有利,都是好水。《青囊经》上说:“地有四势,气从八方。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认为只有水才能够聚藏生气招诸福祉。风水中的水最重要的是水口,古人所谓“入山寻水口”就是指此。《河图》认为“天一生水”,水从天,其性动,为乾,为阳,故祸福之应最速。所以风水上称水来之处为天门,若来处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之去处为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水流进或流出的地方都称之为水口,来水以水流宽阔平缓朝抱有情为佳,去水则要屈曲留连收缩紧密为好。阳宅风水偏重地气,论宅专论水,盖以阳宅作于地上,不取地脉而惟取气,而水正好可以聚气,易于应验而发财。所以风水中认为天门开阔则主财源广进,地户闭藏则主财用不竭。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根据《易经》大太极与小太极的理论,通常情况下,入水口多在西方、西南、和西北方,出水口则大多放在东方和东南方。所以我国很多城市村镇乃至百姓院落都将出水口放置在东方和东南方天干的位置上,以之来聚财纳福,这就是阳宅风水中所说的“开门放水”。古人云:“大抵山主贵,水主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水深处,民多富。是故山气盛而水气薄者,仅为政治中心;水气盛而山气薄者,则为经济枢纽。有山无水,必为凶悍贫乏之民;有水无山,定是骄奢淫逸之族,必须两相调剂始可得宜。”虽然未必尽如此说,但我们至今说到环境极差的地方仍会用穷山恶水来比喻,而说起美丽富饶的地方则多用山青水秀来形容,由此可见一斑。就我国的地理形势与经济形势来看,大体上亦基本相符。我国西北多高原沙漠,由于常年降雨量不足,缺少水源,有的地区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因而人口相对稀少,经济也较落后。而东南地势较低,江河水流一般由西北流向东南,加上降雨量充足,十分有利农业生产与水利交通,因此人口相对密集,经济也较发达。但这只是我国大致的地理形势,局部地区的水系、水质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风水来源于《易经》,其理论就是阴阳的和谐统一,人生为阳,人死为阴,故风水中称房屋为阳宅,坟墓为阴宅。阳宅风水注重的是人居环境的美观实用,阴宅风水追求的则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因此古人对阴宅风水之水更为讲究,如水“来要之玄,去要屈曲,横要弯抱,逆要遮拦,流要平缓,潴要澄清,抱不欲畏,朝不欲冲,远不欲小,近不欲割,大不欲荡,对不欲斜”。甚至还有真水和假水之分,如在堂前碑上能见者为真水;不见者,只收水气或收水之势为假水。《雪心赋》上说:“ 发福悠长,定是水缠玄武,为官富厚,必然水绕青龙。水口则爱其紧如葫芦喉,抱身则贵其弯如牛角样。”以“ 交、锁、织、结”四种水形为吉,以“穿、割、箭、射”四种水形为凶,生动地概括出峦头风水中水的吉凶状貌。风水家认为龙穴吉凶在水,而水之吉凶又在向,水以向而定,向配龙收水,风水中的水与向是分不开的。《地理五诀•水诀歌》中说:“水是山家血脉精,利人害人速如神。龙穴与砂各有用,都于水口定假真。不知龙水要配合,阴阳配合乃发福。龙真穴的水错放,纵然小发终飘荡。富砂贵砂簇簇来,水口错用尽成灰。错用罗经必误人,坐山取水理不真。水来左右须详辩,局有正变要分明。未来富贵能预定,已过吉凶可直评。熟此自能招福禄,何用卦例并挨星。”可谓言简意骇。还有一种简便实用的“三合连珠”水法,即地支申子辰合水局、寅午戌合火局、巳酉丑合金局、亥卯未合木局,观水之来去旺衰立三合生旺之向,也就是所谓“观水立向”。 现在虽然进入了科学文明时代,而阴宅风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依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倡导移风易俗,实行了殡葬改革,但在一些农村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可话又说回来,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来说,慎终追远不忘先人,不正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吗?作为儿孙的晚辈,寻求一处山青水秀环境清幽的佳域来做为自己先人的安息之地,报答长辈的养育之恩,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墓葬用地与环境协调的矛盾。过去阴宅风水大多是以家族来选择墓地的,如今基本上改为集体公墓。公墓虽然可以节约土地,但是好多地方没有经过风水堪测,与当地山水形势的整体环境不相协调。有的虽然有过风水规划,但只片面追求“得水为上”,将公墓地址选在当地主要水源或公路的两侧,不但不符合现代建筑环境景观学以及建筑心理学的要求,而且浪费了土地又破坏了自然环境。总之,无论从风水角度还是从人居环境保护的角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水资源又相对贫乏的国家,只有加强对水资源的认识和管理,防治与保护并重,才能让我们祖国美丽壮观的山水图画得以长久保留。要想让水永远造福我们的子孙万代,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人人珍惜水,处处重视水,决不能等到山穷水尽再来想到水。
|
| 文章分页: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