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让世界更美好
曹建保
《周易》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是世界和谐的“催化剂”!《周易》让世界更美好!
一、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人们将存留在岩石中的动物或植物统称为“化石”,世界各国都有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却很少有人考究过存留于人类文明中的“化石”。古人云“文以载道”,研究任何学问都离不开文字这一记录文明和传播文化的最佳载体。我国现知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称作“甲骨文”。根据其中记录的大量占卜文字来推断,《周易》这部由符号与文字共同组成的占卜典藉,应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至今能够触摸到的“活化石”。
相传《周易》之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远在还没有汉字之前,我国上古圣人“伏羲氏”通过“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出了最简易的阴“— —”阳“——”两种符号,又将它们组成了八种不同的卦象,名为“伏羲八卦”,形象地概括出“天、地、山、泽、水、火、风、雷”等八种自然现象。中古圣人“周文王” 在被殷纣王囚禁羑里期间,将这八种卦象反复推敲重复组合,排列成六十四种不同卦象,为每个卦都作了“卦辞、爻辞”。其贤臣“周公旦”又为之作了“象辞、彖辞”, 亦因此始称《周易》。近古圣人“孔子”则为之作了解释性的“文言、系辞”等“十传”(又称“十翼 ”)方才最终完成,并由此奠定了《周易》的历史性与权威性。《周易》通过八卦所代表的各种自然现象触类引伸,涵盖万物,形成了我国独有的“取象比类”思维模式。其中“简易、变易、不易”与“唯变所适”等哲理,曾启迪过无数华夏先哲的思想与智慧。《系辞下传》上说“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可见《周易》被尊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决非因某人一时之推崇,它的确是一部开创华夏文明的智慧宝典。为了让世界更多了解《周易》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不妨将地球上四大文明古国做一番比较。
据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说法,在世界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 这四个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国家。这些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家大约产生在距今7000至4000年前后,基本都建立在水源充足土质肥沃,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域。各国先民同样经历了从饮毛茹血到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并同样经由石器时代逐渐进入到各自的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在创造了精巧石器与精美青铜器的同时,也同样创造出了几近相同的刀、矛、剑、戟等冷兵器。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四大古国几乎是如出一辙,而在精神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四国除发明了各自的语言文字、音乐礼仪与算数历法外,各国的领袖们还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利用民众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来神化王权。由于原始人类缺乏对大自然的认识,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乃至山川草木江河湖海皆有其神灵在主宰,所以有着无穷的力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各国君王也往往集神圣王权于一身,借用神权势力来进行对臣民的精神控制,让臣民以为他们的地位同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例如,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中国的皇帝自称是“天子”等等。各国不仅创造出许多类似的神灵加以崇拜,而且祭祀大都由首领亲自主持或由专门的祭司来主管,都希望通过虔诚的礼拜来祈求神灵的庇护。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四大古国虽然文明进程不尽相同,但在精神物质各方面都有着相似的经历。特别是在政治统治、治水兴农、饲养畜牧以及开矿冶炼等方面更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连各自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一切都说明人类探索创造未来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只留下让世人感叹想象而又无法续补的历史遗迹,唯有古老而日新的中国虽然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却依然顽强地延续着自已的文化脉络。更令人遗憾的是,世人在感慨之余却很少有人知道华夏文明是如何能够生生不息的。有鉴于此,作为长期从事研究《周易》的工作者,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向世人解释其中的原因。其实这个问题前人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不合于今者,必反求于古”。而这个“古”便是有着“原始反终”和“与时偕行” 功能的人类文明“活化石”——《周易》。
二、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在远古洪荒时代人类只能凭直观去感知世界,民众在敬畏大自然的同时,也产生出了对部族领袖的崇拜意识。因为人们相信部族领袖有着与众不同的智慧和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生存。而这种信任反过来又促使部族领袖带领人们向更多的未知领域去探索,直到认识并弄清楚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人类正是出于这种本能的求知欲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致力于了解过去探索未来。经过无数次原始经验的累积,逐步形成了一些能够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方法和规律。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经验知识仍然无法解释许许多多存在和不断产生出来的疑惑,所以人们相信只有神灵才是聪明正直无所不知的。人类出于对自身未知命运的渴求,更加迫切希望找到(或建立)一种能够直接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方法。希冀通过万能的“神”来帮助人们解疑释惑,于是各式各样的古代巫术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巫文化以其原始神秘色彩曾带给人们莫大的心灵慰藉,在很大层度上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以至后来世界产生的各种宗教文化也大都基于这一理念。
我国儒家经典《诗经》上说“嗟尔君子,无恒安息,敬共尔位,好自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认为人只要诚实勤奋,坚持信念,即可得到神灵的福佑。道教与佛教更是有着不可思义的神通,认为常人只要通过刻苦修持,也能达到知前觉后成仙成佛的境界。无庸讳言,世界上各种文化包括宗教在内,虽然都极力地将自已喧染成世上最伟大、最永恒的真理,但又无不受到统治者及其阶级的主观思想所影响。唯有我国的《周易》,数千年来依然保留着上古原始的自然风韵,无思无为却又能够感通天下之志。因此孔子认为学习《周易》,静则可以“观象玩辞”,动则可以“观变玩占”。从而得到天地神灵的启示与祐助趋吉避凶,吉无不利。儒家经典《中庸》上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豫”除了依靠人类本身的智慧来谋划之外,也包括运用《周易》筮卜来帮助人们进行预测分析。古人云“不疑不卜,卜可决疑。”《周易》虽为占卜之书,但其原始简朴的深邃哲理,却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成为一门思接千载泽惠万邦的大学问。
我国古代《尚书》中《周书·洪范》第七篇‘稽疑 ’中这样说:“择建立卜筮人……三人占,则従二人之言。”看来虽似少数服从多数,但仔细比较就会发现筮卜有着人类智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鬼谷子·决篇》中则更加肯定地说:“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认为在人的思维无法解释事物的时候,利用易卜来做决断,可以避免很多人为因素的错误。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思想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也让“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周易》,显得越来越神秘。我们今天研究《周易》,并不是要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由卜筮来决断的年代,而是要运用科学思想进行分析,通过现代科技来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周易》的博大精深,了解其带给人类的各种智慧,如果不经过详细了解就简单地将其定性为唯心或是唯物都是错误的。还有人认为《周易》虽是古代迷信的产物,但其中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个看似见仁见智的解释恰恰是一个悖论,殊不知在古代尚未有迷信与科学这个概念,这就好比说“爷爷”某些地方有点象“孙子”一样,也是对《周易》的一种错误理解。《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可见《周易》不仅蕴含了指导思想“形而上”的“道”,也包括了指导应用“形而下”的“器”。虽然是古圣“兴神物以前民用”,但是通过对事物“知至至几”的细心观察的确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以现代科学来解析,则是其特殊的思维模式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因为《易》有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功用才能够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彰往察来”。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总会遇到困惑不解的事情。此时只有通过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才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判断。通过对《周易》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就会发现,它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而且是我国先民生产、生活的原始教材。是人类开启智慧的一把“金钥匙”。
三、和谐世界的“催化剂”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按照人类进化规律来看,当一个民族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出本民族的文化。因此可以推断地球上创造文明的国家绝不仅仅只有“四大古国”,每个民族都应该有过光辉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只不过每一种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并随着各自社会的发展,最终由国家最高统治者根据自已的需要决定扬弃。因此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个人性格,都会被打上时代与阶级的烙印。不同文化差距可直接影响到人的思想行为与价值观念,其根本原因则在于人们对宇宙观的不同认识,而人类最早运用原始朴素理念来解释宇宙的唯有《周易》。
按照《周易》的“太极”理论来看,整个宇宙是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一分为二地不断化生而来。“无极”为真空虚无,“太极” 是“有物生成,浑然一体”,“两仪”则是由“太极”生出的“阴阳”二气。随后“阳气”轻清上升以为天,“阴气”重浊下降而为地,有了天地然后就有了万物。正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认识《周易》宇宙一体的模式,不仅明白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意义,同时了解了万物起源与消亡的转化过程。《周易》不仅用最简易的符号揭示了事物普遍拥有的矛盾性,而且以变易的形式昭示人们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根据“简易、变易、不易”的易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同时又有着一定不变的自然规律。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年四季的五行更替,代表暑夏的(火)与代表寒冬的(水),正是因为中间隔了代表春天的(木)和代表秋天的(金),才永远不会形成水火相冲。而且还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一永恒的定律,成为了“老子”思想中人与天、地、道共同取法的对象。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只要解决矛盾的方法运用得当,任何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并且还能在矛盾的转化过程中通过相互制压来找到新的平衡,进而促使事物更好地发展。
《周易》虽然明确提出了“天尊地卑”这一观念,但是地球上正因为有了“日夜”、“阴阳”、“雌雄”等这一系列相辅依成的对立统一,世间万物才得以良好的繁衍生息。“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我国宋代的易学大家张载在《蒙正·太和篇》中的这断话可说是对《周易》太极思想的最好诠释。如果说人类从原始本能至现代智慧的进化过程是“一致而百虑”,那么今后的发展也必将是“同归而殊途”。人类要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学习《周易》思维模式,做到各司其守,各尽其能。只有超越不同文化所造成的各种意识差别,保护和帮助同类中的弱者,珍惜和爱护自然界的各种资源,努力维护好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和谐共存长期发展,真正做到“因天时,就地利,得人和”!
老子《道理经》上说“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如今虽有了“地球村”的概念,但地球上没有边界争议的地方却越来越少,没有遭到人类污染和破坏的地域也在与日俱减。与其说这一切都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斗争,不如说是人类贪婪之本性所使然。如果说大自然本身所造成的灾害破坏是人类无法阻止的,那么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则是人类自身造成的。略知历史的人都知道,世界上自有人类以来就是战乱多而和平少,特别是以牺牲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近代战争,更是对地球环境造成了极其巨大的破坏,而这一切都是人类在“自作孽”。
“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我国道家根据《周易》理论得出的世界来自一团和气这一哲理正不断被现代科学所验证,人类只有首先做到“保合太和”,才能够有真实意义上的“万国咸宁”。无论今后科学如何发达,人们都不应该轻视祖先的发明创造。当如今美元也会给世界带来麻烦的时候,《周易》带给人类的依然是和谐!古老的《周易》是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泉,它的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没有国界的知识海洋,给全人类带来福泽。《周易》一定会让世界更美好!
文章分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