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经营管理
《易经与经营管理》属于这一现象,且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
一种包裹万物的哲学,体察天体运行的规律,其有效的结合方式将易学推向了一个新方向,使之增加了在经济活动中可靠的有效值。这种专门性综合研究的探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而言,他们将受益非浅。 我们渴望成功,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正确的方向,将风险规避到最小。我们信任科学,因此四处寻找智慧。《易经与经营管理》的出现是东方灵性与西方理性的一次完美对接。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就在我们身边。
绪论:周易与现代管理科学。
《周易》是我国两千年前的一本经典著作。很多人把它作为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核心,对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周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堪称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宝藏。 在21世纪这个科技腾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正在人们的奋斗与追求的全新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去学习中国这一博大精深的哲学巨著——《易经》来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服务。
在古代,《周易》与《书经》、《诗经》、《礼记》、《春秋》并称为五经,并被古人尊为“群经之首”,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朱熹(1130—1200)在为《周易本义》作序时指出,“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著其像以定天下之吉凶”。这表明,《周易》是通过研究天地万物的义理和象数,来确定它们的变化趋势的。《周易》集中了中国传统思维主要特征,是我国传统哲学,自然科学、艺术、社会科学乃至于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等主要学习思想的根源和理论依据。
研究《易经》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首先明白《易经》朴素的全息思维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著名的量子力学家玻姆的“不可毁灭的整体性”概念,目标是发掘固存于宇宙网络中的层次幽深,隐而未见的,并将其比做一张全息图,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上的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真正的世界也是这样,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玻姆还意识到全息图的比喻过于静态化,为了说明其动态性,他创造了“全息运动”(holomovemene)一词。他认为全息运动是一种动态现象,物质世界的各种形式都由此涌流出,玻姆的探讨旨在寻求包含全息运动的秩序,不是通过研究客体的结构来求得秩序,而是通过研究动态的结构来寻求秩序。总之,玻姆考虑到宇宙的统一性与动态这两大本质。这很类似于分形理论,强调体系的多级分异,具有相似于分形理论,强调体系的多分异,具有自相似性,自仿射性或递归性,无标度性,强调系统各分级层次的类似性,定量描述分形的参数量分维,帮全息运动近似于一个以一定分维参数的多级分形的系统形成过程。
《易经》的全息理论不谋而合地在某种程度上同玻姆的全息论是一致的。这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在差异的层面下有着共同认识的结合点。研究《易经》,学习《易经》,“人”是根本的体。现今我们已经打破了以人为本的“通才”和“学”的框框,通才和杂学是第一次浪潮农业社会的人才,相对于第二次浪潮工业社会的“专家”是落后的,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从螺旋式上升的角度来看,应该发展新型的专门性综合研究。这样,我们结合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地学习易经在经营管理中的奥意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易经是一部预测学著作。易经的神奇预测作用不在于“起卦”的偶然性。与按卦取象比类求解,而在于探讨事物运行规律的分类。事物包括天、地、生、人四方面,运行规律即为“道”,因而易经把天道、地道、生道和人道,即天地生人四方面的运行规律分为64类。每类又分为六个发展阶段,即为爻,再加上“用九”和“用六”爻,一共有386爻。当把卦理解为事物运行规律的类型,我们便能去理解易经占卦的断言,可以通过“取象比类”和“运数比类”的特殊思维方式,把这些断言推于一切事物,并进而预测其发展规律。只要判别该事物运行规律属于哪一卦,即可预测其进一步发展,因而起卦并非完全必要。 经营活动也可视为一种事物运行规律,经营运行规律也可进行分类,根据易经这部“宇宙代数学”的通常分类,也可把经营运行规律分为64类。(可讲64卦所代表的经营规律内容)经营活动家根据经营管理的经验,能够直觉判断该次经营活动的过去和当今情况,预测下一步的发展。事物运行规律的复杂性,分为64类是典型的情况,各类可存在着过度类型,而且还可以是几类的交叉类型,因而“经营”的成功与否,在于判别某一经营活动属于哪一卦,或哪两卦的过渡类型,或哪几卦的交叉类型。 把经营与管理活动视为“全息运动”,因而怎样判别某一经营或商业活动属于哪一“卦”型,预测该活动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全息学的“部分反射整体”,“时段反射发展”,多维空间反射统一形成过程是判别易经类型和预测变化的科学基础。
把易经与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是一种门性综合研究的探索,是应用易学的一个方向,并使之增加了易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参考的有价学科。 《易经》与全息运动在经营管理中的认识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得好:管理越是能够利用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与理念,则其成效就越大。《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的“结论”认为:一般而言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方式在有形的“硬件”因素方面——策略,结构制度非常相似,主要的差别在于无形的“软性”因素。而正是这些软件因素,包括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艺术、经营作风等,组成了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内核。这些无形的软件正是日本等“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关健,而它们基本上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技术是有形的“器”,是工具;“器”为物质。文化是无形的,“道”是软件,“道”为意识。 无形胜有形。无形与有形的结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东方灵性与西方理性的对接,是现代公司企业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爱因斯坦晚年曾不无感慨地说:“西方科技没有东方哲学的引导,就是瞎子,东方哲学没有西方科技支撑就是瘸子。”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科学技术属于客观性、理性;管理决策属于人性、灵性。而正是后一方面,蕴涵着民族文化的内在价值。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民族的竞争、经济与科学技术最高领域的竞争,最终引导着这一切的是文化的竞争。在企业管理决策的操作上来说,文化是公司企业最大的竞争力,文化也是最大的生产力。在现代《易经》研究中,“管理易”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成中英教授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构思》中认为:《易经》可成为中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这是从两个意讲的:
(1)《易经》哲学是整个中国哲学的起源,它是从夏商周以后,到先秦,诸子百家,共同的文化的思想的源泉。
(2)中国古哲学,一是讲究整化,整体的观点,整体的系统。整体系统是人的综合系统,整体系统就是讲天地人的系统。二是定位化。例如天地人之间都有相对定位,能够相互沟通促进整体系统化。人和万事万物都是运转的,流动导致平衡,平衡造成运转,生生不息。三是应变。整体系统内部的相对定全——沟通——转化,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运行。四是创新。通过应变提高新层次,创造新价值。系统自生自长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结果形成新的整体。
管理就是整体化——定位化——应变—创新——再整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生生不息,这个管理观点应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思维方法。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由军事演变为经济战,商战。经营与管理被人们称为“无硝烟战争”,市场即战场。随着中国进入WTO国际贸易组织和参于亚太经济组织的不断参与进步和完善,我们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这样,对我们来说大到国际贸易集团,小到私营企业个体户,都不同程度地参于在市场经济的漩涡之中。而现代市场最大的特征是“瞬息万变”,经营者在经营决策中识变,适变,应变的智慧,决定着其事业的成败。 研究“变化”的最古老,精邃的经典,当然是中国的《易经》了。 西方人把《易经》译为“一部讲变化的书”是有道理的。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说: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晶,新工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为,换代之功。谓之为《易经》取变化之义。“《易,系辞》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认为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变化的原因。又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要变革,变革就能通达,通达而后创新就能长久地生存发展。天地阴阳刚柔动静的微妙作用,是万物生成,变化发展的根源,将这一原理法则阐明,广泛应用到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上,使人和人类组织能够知变,应变,适变,去恶向善,避凶就吉——这是《易经》思想的最重要之处。所以,利用《易经》预测经营活动中的千变万化,判断推理前景之参考,提供决策依据,是很有意义的。 经营管理中 的阴阳平衡,刚柔相济,《易经》哲学认为,任何事物及其变化都是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之下发生的。诸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昼与夜,明与暗,热与寒,外与内,上与下,是与非等。所有事物尽管千差万别,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性态上总表 两类特点的相反趋向:一类趋向为明亮,活跃,向前,向上,温热,充实,外露,伸张,扩散,开放等;另一类趋向为暗晦,沉静,向后,向下,寒凉,虚空,内藏,压缩,凝聚,闭事等。《易经》把事物的前一类性态称作属阳,把后一类性态称作属阴。 《易经》太极、八卦、六十四卦所反映的阴阳消长盛衰是均衡的,对称的和互补的,特别强调阴与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反相成,互相转化。
《易经》所讲的竞争以下破坏整体的统一平衡为限。 外部市场竞争相对公司内部管理而言,属阳性。市场是无硝烟的战场,风云莫测,瞬息万变,在激烈的竞争中,火是至阳之物即市场,必用至阴之柔之物“水”即策划来克制。 在竞争中,有正奇之分,正属阳,奇属阳。正即正面进,正面作战,正面突破等。奇即游击作战,迂回作战,奇兵作战等,孙子主张“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以谋略胜人,以奇胜人的道理,”这样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竞争本身,又有阴阳之分,凡进入,占领,兼并,人股,价格攻势,广告攻势,推出新产品等行为在性态上属阳性,刚性。在行动上则用阴法,柔法,精心策划,步步为营,恐惧慎重,在极盛时准备退出,放弃,调和,撤股,破产等防御性行为,在性态上属阴性,柔性,那么,在行动上则用阳法,刚法,即沉着自定、坚定信念,奋发图强;积极努力以致再求图新发展。易经的市场竞争论 《易经》认为万物为一太极。太极中的阳与阴的相互和协,依从,保持了事物的平衡;而阴与阳的相互对立,竞争则导致事物的进化和发展。太极图阴鱼和阳鱼的相依相搏,表达着事物竞争与协调的法则。 市场为一太极。市场竞争推动着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状大,市场的和谐、平衡维持着市场的存在。经营竞争中的胜与负,吉与凶,在《易经》预测的具体操作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易经》思想核心就是阴阳学说。所谓“易以道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客观规律的“道”,通过一阴一阳的竞争与协同的往来变化,展现了万事万物共同的内在机制。在《易经》的六爻卦中,阴与阳总是互相争胜负的:
(一)、居正位者胜《系辞》中说:吉凶道,负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贞”字,作正固解。吉与凶,是正与反对应的两个方面,二者总是互相争胜负,谁居于正位,谁就是胜者。日月的变化也是这样的,谁居于正位谁就明亮。对立面的斗争经常处于一胜一负,一正一偏,胜者居正位而显现,负胜居偏位而潜伏,这就叫“贞夫一”。朱熹有这样一个解释。他说:吉凶常相胜,不是吉胜凶,就是凶胜吉,二者常相胜,故曰“贞胜”。天地之道则常永, 日月之道则常明,“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吉凶不两日,日月不兼明,天下万物运动的规律是成功者退,方来者进。由于阴阳互相争胜负和“贞夫一”,事物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吉与凶,祸与福,生与死,新与旧,兴与衰,正与反,一切对立的两个方面无一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移位。《易经》哲学的这一观点相当深刻,承认事物没有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总是在相互转化着。
(二)、相应者胜《系辞传》中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类者则聚则群,异类者则散则分。事物的分散聚合由其属性的同异决定。凡是相互靠拢,相互应援,有聚合趋向的事物,即为同类。《文言传》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各从其类也。
(三)、得中者胜,即能居中者胜。
(四)、变通者胜,即穷则思变,变者通,通则胜。
(五)、因时者胜,即适时而应退,适时而取胜。
(六)、至诚者胜,即诚信得天下。
易经变化论在商战中的运用 :
(一)、《易经》必变,不变,所变之道与管理突变,渐变,不变之理。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里精辟地说明了精神、物质、变通、,通达、事业的关系。干任何事业离不开物质和精神(道理、知识),也离不开“变化与通达”。故系辞上传第九章说“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共知神之所为乎! “变”与“化”。朱熹把变化分为两种形态;“化”即“渐化”相当于量变;“变”即“顿变”,相当于质变。其中又分,化为三义:其一“化”是渐渐地消磨去。“化”是自阳而阴,渐渐消磨将去,故谓之化。其二,化是不知不觉地化去。其三“化”是无痕迹的变化,“变”亦有三义:其一,突然地飞跃;其二,有形显著之变,如“人的一生”;其三,变是连续性的中断或截断。
(二)《易经》适变、应变、权变之道与管理的适应转化,机制转化,随机权变之理。 易经《艮卦》中有“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贲》有“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忒。圣以人顺动,则弄刑罚清而民服。”“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都是强调要适时、适切、适应,机变之道,此道理在管理中可引出诸多至理名则:
第一、适变之道——适应转化的原理。 首先,要适应,适者生存,企业要适应世界经济大循环中不断变化的潮流。适应国情、行情、本情;适应自然、适应市场、适应环境、适应人心,人力、人智;适应物质、能量、信息,适应供产销、人、才、物;适应才能适变,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二:应变之道——机制运化的原理 从整体到个体,从应变到创新,这是易经的重 要观念之一。成中英教授认为:“没有整体,就不能确立相对个体位置,也就不能发挥个体的作用……” 企业的竞争力源于企业的活力,所谓活力即企业的“组织机制”,或称“应变器”。“应变器”具有多层次功能,当系统某些环节发生某种变化时,它随时都可以使该系统得到自动的调整。建立全企业的经营机制,就能应变自如,使之增强智力,积累实力,完善权力,达到经营管理,至善至佳,适当,适变之功效。 第三:权变之道——随机制宜的原理 权变是权宜机变,机变是因时、因人、因素,因势变通之法。“经达权变”是古人提倡出来的。“经”是管理的原则,“权”是权变之道。要“经、权”结合,即一般与特殊,原则与灵活运用相结合。要有“经”亦有“权”。管理中权变理论中心是提倡权变思维,实际就是太极思维。 经营者若能把握适变、应变、权变之道,即可以使经营管理得到沟通、贯通(协调),疏导之境地。也就是易经的“变则通,通则达。”
(1)知变、察变是企业家成功立业的基本功 所谓知变,就是知问题、弊端、困难、灾难、危机之所在,之所由,之所趋。这是领导的艺术,是理性、非理性、超理性思维的结局, 德、才、学、识的结合体,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其次,要掌握知变,察变的武器,这就是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察变能力。
1、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质变是从量变开始,通过量变完成,但也要注意量变的时候,就包含着质变。
3、变法与常法是辩证统一的,是相生相克的,如奇正相生,常法是指一般、普遍、共性,变法是指个别、特殊、个性,不认为一切变动是好法,有些常法实乃妙方。
4、“穷则变”不穷也要变,失败方要变,成功了也要变,失败为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5、变可以是逆规律而动,将历史车轮拉向倒退,变可以是顺规律而动,可以将历史车轮推向前进。
(2)促变,达变是企业家,领导者的根本任务 企业家的根本任务是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管理与发展的目的,“耗散结构理论”中提出“涨落导致有序”像今天的股市一样,就是通过变革达到有序有治。 防变制变是企业家律己,律人,律它的最大实际。阴阳之道告诉我们,促进事物好转,同时更要防止事物变坏。这是高深有哲理,复杂的工程。
总之,能精通知变,通变,至变之道者,可以使管理形成变通、亨通、流通之“至善”之功效。
文章分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