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含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阴阳说
相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是一片浑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浑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后业古人根据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事实逐步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的、积极的、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为阴,以后又把这二种属性更具体、形象地称为二种气即“阴气、阳气”,并认为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五行说
五行学说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规律。它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这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厚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另又认为: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所以前二者属阳,后二者属阴。
这其中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则属于中性,因为树木生长所所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的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例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是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例如,正常的相关系是木克土,如土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业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并进一步具体引伸认为:这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人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有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
文章分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