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错误的SQL字符串 update user_shebei set hots= hots+1 where ID=26 曹建保周易网国学培训



 

祭祖
发表时间:2011-4-13  文字〖 〗   阅读次数:2586   [关闭窗口]
 民间祭祀由来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天法地祟重自然的优良传统,远古之人敬重神明,认为凡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川草木、江河湖海、四方五行等广大恒久之物皆有神灵主宰,《淮南子》中对此著述甚详 。不仅如此,人们还将一些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物品也赋予了灵性,并在一定的时间举行祭祀,如民间祭祀门、户、井、灶、中霤(土地)的五祀等。那些聪明正直利益众生的先贤圣哲则更是被各种宗教奉为至高无上的神明,得到天下百姓的敬仰和祀奉。这一切又都是由于我们华夏民族怀有感恩报德和敬畏天地鬼神之心所致,希冀通过祭祀而得到神灵的庇护,使后代更好地得以繁衍生息。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必然促进精神生活的提升,祭祀逐渐成为了人们礼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历代相传的祭祀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怀念先人不忘根本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能够增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起到维系亲情的良好作用。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数千年一脉相承,被称作礼仪之邦,祭祀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儒家经典《中庸》上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经上说:“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我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神灵众多,祭祀频繁,每个民族乃至每个家族都有自已信奉的神明,虽然各个地域祭祀的风俗和方法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山川,还是普通百姓祭拜民间神祗,祭祀礼仪无不庄严肃穆毕恭毕敬,最普遍的祭祀莫过于祭请给予我们生命的家族先祖。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封建礼制规定的嫡传长子主祭的陋习早已被革除。百善孝为先,事死如事生。只要不失祭祀的意义,无论后代是男是女都可以主持祭祖。若能真心孝顺长辈,就会尽少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他认为只要人人能够做到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不忘记祭祀自已的祖宗,老百姓的德行就会归于淳厚。作为感恩报德的祭祀拜飨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心灵的慰藉,而且能起到潜移默化感召同类的良好作用。
  古代将祭祀作为一种庄严的礼仪世代相传,把它看作是一种推行孝道与人为善的方式方法,因为这种方式方法是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虽然祭祀只是对先人的一种纪念,但重要的是通过祭祀可以唤醒我们的良心,从而更好的侍奉父母孝顺长辈敬重贤能。孔子说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因此,侍奉活着的亲人必须要真心实意,祭祀去世的先人一定要正心诚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祭祀的作用,如果是想借祭祀来祈求鬼神保佑自已达到非份之想的目的,那一定是不会如愿的。孔子早就说过:“获罪於天,无所祷也。”还告诉我们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明智的做法是 “敬鬼神而远之”,可见古人是一点也不迷信的!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民间祭祀的方法:
  一、祭祖仪规
  祭祖又称“请祖宗”也就是请去世的祖上吃饭的意思,我国民间最为普遍的祭祖节日一年有四个,即清明、夏至、七月半、冬至。相传这四个是鬼过的节,阳世活着的人必须举行祭祀仪式祭请拜飨去世的亲人,有的地方每年腊月廿后至三十夜(除夕)还要举行一次年飨祭请。除此之外百姓遇到结婚、生子、子女考上大学、建房(买房)新居乔迁之喜事及家人遇到意外灾祸侥幸脱险、突发怪病久治不愈等,都必须祭祖以答谢。祭祖一般在上午举行,必须提前一天通说当方土地司命福德正神,通知家先三代祖宗,请祖宗灵魂一块回来吃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很多家庭后代离开本乡本土,甚至远在外省外国,而家中长辈坟墓还在老家,这样就必须提前二至三天敬香通告,不但要通告当方土地正神,而且还要通告所在地城隍菩萨,通过当方土地,转达老家土地正神,通知家先三代祖宗,请祖宗灵魂一块回来吃饭。一般每到拜飨祭祖的时节,只可提前不可滞后。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要敬香通告祖宗,不然到祭祖的时节超过三天仍不祭祖,祖上不免会生气,以至于向后人求祀。
  (2)祭品准备
  先准备菜肴,祭祖菜肴以(三荦)猪肉、公鸡、家鱼或鳊鱼,(三素)圆子、豆腐、南瓜饼,还有的再增加黄花菜、木耳、藕三样,好酒一瓶,净茶六杯,其它还可用点心与水果,另外还必须准备香烛冥资若干,拜飨用的锡箔,不可折为“元宝”,因“元宝”只能烧给菩萨。总之,无论菜肴多少,诚心最为重要,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只要祭祀仪式虔诚恭敬,祖先是一定能够享用到的。
  (3)祭祀仪式过程
  菜肴准备后在堂屋神龛边或餐厅中放一方桌,桌子以桌面直缝朝大门外,摆上菜肴和其他祭品,盅筷排在台子的上、左、右三边,留下面一边摆香炉蜡烛,先沏上一壶净茶,每个座位放一只酒杯,旁边放上筷子,筷子要整齐,一律放在酒杯之右。拜飨的菜应该热气腾腾地放在祭桌上,相传祖上享受祭品不过哈(吸之意)一口气,如果冷了,就失去了意义。当筛第一遍时,口内同时叫着祖上的称呼如:“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大人请都来吃饭!”稍过一会,将酒泼于地上,再筛第二遍,前后要筛三遍酒,每遍相隔四五分钟,祭请时要不时跪拜,至诚祈祷,求祖先在天之灵庇护合家子孙昌盛,业旺家兴,保佑家人平安吉庆,凡事顺心。祭祖时,凡在家本宅之人即一条根上出的,那怕是已出嫁的女儿,也要跪拜。
  筛第二遍酒时可每位供一碗米饭并烧化冥资,一般在供桌旁放一只铁锅或金属盆焚烧纸钱冥币,焚烧纸钱时长辈、小辈都要照顾到。细心的人家还将封冥资放入封包内烧化,封包上须写明亡者姓名及阳上人某某送,每个封包须单独焚化,以免混杂而引起纠纷。但大都是三代祖宗的冥资放在一起烧化。给外祖家的封包须到门外烧。(也有放在一起烧化的。)焚化冥资时,如果火舌头熔熔涨动,或纸灰旋转来,是祖上快活的缘故,子孙应该向火作揖。烧化时,要有耐心,可将锡箔阴票等冥资慢慢放入,让其自然焚化,如果一下子放进去上面的已烧成灰,而底下的却被压住不易全部烧化,即使这样也不可用棒来随便挑动,只能小心挑动使之燃烧毕尽,不然会将锡箔阴票挑碎,如果挑碎了祖上收到的破钱就不好使用了,如果只是少量锡箔阴票烧去一半,则不可将未烧去的一半丢入火中烧去,因为这表明这一半是留给活人(子孙们)将来当钱用的意思。还有一说为这一半是“子孙钱”只可留下,如果烧去,子孙要绝。被焚烧后的纸灰及锡箔灰如果是白色,就说明其的确被祖上拿去了。清朝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中早有记载。最后,待冥资烧化完毕将第三杯酒与净茶先后泼洒于地,祝曰:“来有香三请,去时茶奉送,欢喜领薄祭,殷勤保平安。”然后把烛火吹灭,将台子三面的凳向外移开一些。(民俗认为凳子已经被祖宗坐过,有鬼影子在上面,如若不将凳子移动一下,活人坐上鬼影子,是要生病的。)至此,祭祖仪式即告结束。拜飨的菜肴,活人可以吃,但应该收下后拿到灶上重新烧一下。
  注意事项:
  (1)一般祭祖百姓只上溯三代,如果父母亲有一位在世,或者双方都健在,而晚辈又有敬心的话,祭祖仪式最好由父母代替举行。
  (2)古人有:“千年田地八百主,地是主人人是客。”的观念,因而许多人家在祭祖的同时举行祭地主,又名“地祖飨”。即祭祀所住房屋原基地上的主人,拜飨的目的亦是求家宅平安。祭祀地主飨的莱肴,可以用祭祀祖先所用的。只须将菜肴收到灶上热一热即可,如果是冬天酒也得温热,然后才可用来祭地主。礼仪与祭祖同。
  (3)祭三代宗亲时,俗又认为小辈是不能上席的,所以阴间规矩很大,但活人筛第一遍酒时,小辈的名字也要喊。12岁以下夭折的小孩不用这种拜飨,故设于方凳上,供糕果莱肴四样,筷一双,如死者已是能吃酒的年龄,则筛酒;又供饭一碗,供点烛一枝(也有点香烛全副的)的。事毕,焚化冥资。
  另外,凡人已死,素台(灵位)尚在家中的,则这个死者的生日,也要在素台上拜飨。再者就是忌日飨,这是死者的逝世日,在上午祭祀。民间以12岁定为成人年龄。如果在12岁上死去的。在他的忌日,必须拜飨,并设于台上。锡箔阴票在忌日飨应多烧一些。

文章分页:1 

版权归曹建保周易网所有